大理网红地稻田被踩踏:倒伏未废,农田不是打卡舞台
国庆到滇西坝子的人多,风雨刚过,稻子倒了一片。
卡点前那块坝田,本该再喂几天太阳就能下机,偏被人流踩得一地凌乱。
“再挺四五天就能割,咋就下脚呢?”老李站在田坎上嘟囔。
倒伏不是报废,低割、装扶禾器、捡拾穗子,还能保住产量。
可一旦被踩,穗颈折、落粒进泥,湿热一来就霉,连机收喂入口都容易堵。
田边木牌写着“请勿踩踏爱惜粮”,已被折成几截。
有人说“倒了就没用”,有人躺田里摆姿势。
劝一句“别踩庄稼”,却回一句“那你报啊”。
农户不愿冲突,只求个体谅:“庄稼人靠的就是这口粮。”
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年。
稻子怕压,这是真经。
踩踏不仅坏当季收成,还把泥水踩进未熟区,徒增病害风险。
管理部门回应:原本有游步道,节日客流翻番,巡逻跟不上,已加护栏、加人手。
这当然要紧,但更要紧的是赔付怎么走、责任怎么落。
农田不是“公共背景板”,是私产,是饭碗。
按民法典的道理,损害他人财产要赔。
建议在网红点周边建立“三件套”:
一是红线清晰,栈道、界桩拉到田口,动线和机进地的路分开;
二是先行赔付,景区或村集体设共保基金,快速结算损失,事后追责;
三是替代玩法,划稻草打卡区、谷捆体验点,明码收费,让爱拍的人有地方,不去祸害在田的粮食。
现场有人帮着丈量,边上近半亩基本报废,折出来也就几千块的窟窿。
机手已经约好节后进田,能收的赶紧收,踩碎的,只能认。
这事不止大理。
梯田被闯、果树被“顺手”,一年年都在冒头。
道理不难:村里的小狗都认田埂走,人更该知轻重。
田边提示牌也别只写口号。
把“黄熟期、计划机收时间、踩踏会落粒霉变”的技术理由写明白,比空话更管用。
再挂上联系方式与赔付规则,既提醒,也约束。
老把式一句老话,送给每位来客:“走田坎,莫下田;一脚下去,就是一撮米。”
别让镜头的瞬间,换来庄家的半年空。
你们村靠啥办法管住田边游客?
是护栏、是志愿者,还是有更灵的招,留言一起商量个稳当法子。
老虎配资-炒股配资10倍平台-泸州配资公司-证券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